诃利帝母

诃利帝母,梵文为“Hariti”,又称为鬼子母、九子母、爱子母、欢喜母等。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专门喜欢吃人间的小孩,因此被人们称为“母夜叉”。后来被佛法教化后,成为专门司掌护持儿童的护法神,被人们奉为“爱子母”。她是一切幼儿的守护者,以此为本尊进行修法,可以祈求本尊保佑妇女生产顺利平安、增长财富等。在中国民间,北宋时期,这种怀抱婴儿的诃利帝母与中国民间宗教中的送子观音相融合,演变成送子娘娘、送子观音、胎神、床神之说,而人们往往喜欢将她当做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常见她的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的形相,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一个小孩。在日本文化中,她又被称作“子安观音”或“子安神”,是日本人为保佑怀孕顺产而供奉的儿童守护神。在胎藏界曼茶罗中,诃利帝母位于金刚院中。修持她的法门,不但能够获得智慧、闻持不记,也能增长辩才,获得议论得胜的法门。

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记载,诃利帝母在过去世是古印度王舍城外某个牧人的妻子。一次,王舍城中有独觉佛出世,有五百余人前去为其举行庆典,途中遇见一个怀孕的牧牛女,便邀她同去。不幸的是,牧牛女在庆祝会上不慎流产。诸人却都弃她而去,悲痛欲绝的牧牛女发下毒誓说:“我欲来世生王舍城中,尽食人子。”后来牧牛女果真生身为王舍城中一药叉女,长大后嫁给了北方犍陀罗药叉半遮罗的儿子半支迦,生有500个孩子,但是她最疼爱的是最小的儿子。因为前世发下恶愿的缘故,又因其自持力强,此女每天都要啖食城中的幼子,居民发现每天总会有儿童失踪,大家都诚惶诚恐。痛失孩子的父母们四处打听孩子们的行踪,但都毫无结果。随后,王舍城的护法神告诉他们:“诸位的爱子已被药叉女吞食了,想要消除这个灾难,只有去恳求佛陀。佛陀得知后,立刻前去劝说药叉女停止恶行,但是她根本听不进去。于是,佛陀想出一个对策,趁她外出之机,以神力将其最疼的爱子藏了起来。药叉女回到家中,发现爱子不见了,不禁哀痛而哭。后来还是在北方多闻天王的指点下去祈求佛陀让她见一眼自己的爱子。佛陀借机对她训诫说:”你有500个孩子,仅仅失去一个,就如此悲痛,何况别人家只有一两个孩子呢?你将他们的孩子通通吃掉,难道他们的父母就不痛心吗?”药叉女听了佛陀的教诲,顿时翻然悔悟,从此便皈依了佛法,誓愿改恶从善。不仅再没有啖食孩童,而且还成了安产与幼儿的保护神。

据佛经《诃利帝母真言经》记载,诃利帝母的形相为美丽的天女形,金色身,身着天衣,头戴璎珞,白螺为钏,脚边有两个孩童傍高台而立。左手怀抱一子,右手持吉祥果。《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中也有诃利帝母形相的相关记载,同样将诃利帝母描绘为天女形相,且身相十分华丽,身穿白红色的天缯宝衣,头戴宝冠,耳挂耳珰,臂戴宝钏,身上饰种种庄严璎珞。后来,随着诃利帝母逐渐进入中国汉地,其形相也随之汉化。在吐鲁番寺院和四川的巴中石窟中都出现有类似于诃利帝母的造像:她头梳圆饼状发髻,着长裙,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小孩,左右两侧各坐四个小孩。显然造像中的女神是作为儿童保护神的鬼子母,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多子多福的慈母形相,丝毫没有鬼神的恐怖面相。可见,诃利帝母随着异域的传播早已被完全世俗化了。造像中的诃利帝母女神与中国汉族妇女的形相极为相似,脚上穿带有中国特色的绣花鞋,甚至连孩童的发型,都带有汉式孩童发型的特点,独在颅顶留一撮毛发。

诃利帝母真言:唵 弩弩摩哩迦谛 娑嚩贺

【恭请泰国佛牌正牌微信:tfly22】

上一篇: 下一篇: